• 摩羯醒着 的打卡记录

    55号 . 摩羯醒着

    打卡统计:4次 / 20天
    总打卡率:20%


  • 道(1)可道也(2),非恒道也。
    (1)道的甲骨文--人处于十字路口寻路或辨别方向而行,表示道是一个选择,一个过程。道就是正在实现的过程。
    道是不可规定的,它不是存在者,它是存在本身。我们无法说明它是什么?只能从它不是什么,一遍一遍的否定,从而逼近它本身的含义。
    (2)道,通达的方法。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通过说它不是什么来逼近道),也可以通过行动(海德格尔的“此在”)。例如:静观、冥想、心斋等方式。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对不可言说的言说。正如佛学中的三句义(佛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通过语言来说明他和你概念中的世界很像,但它却不是你概念中的“世界”。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事物的名称是被命名的,正如概念是人为的定义,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根据事物的种类以及同种类事物之间的差别为一个事物命名(种+属差)。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1)认识论,先从事物的存在,然后才被人认识,命名。
    (2)道的无名和有名的两种状态。
    第32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第52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欲--主观愿望、意志
    眇:造字本义--眯缝着眼睛努力看清; 细节,奥妙
    徼:边界,使用的范围。--道在不同的领域的适用范围。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谓:相当于“是” [be]。有名、无名都指向了道,只是名字不同而已。如同
    玄:幽深莫测。
    门: 关口,从有名有形的世界进入无名无形道的路径;同时,也是无名无形道通过门向人们展示。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2)天地以不仁为仁。
    就是常说的“怀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
    不仁就是行霹雳手段--对待破坏规则的人,要让他付出血的代价;否则就是对遵守规则的人的伤害。
    仁 就是让遵守规则的人的免受伤害。

    问题:
    1、这只草扎的狗被当做用于祭祀时是尊贵的祭品,人们小心谨慎的对待;当祭祀完毕后,就如同杂草那样随意丢弃。同样的事物,为什么会不同的对待?

    2、“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善人是指什么人?
    是礼仪道德下的善人吗?还是道家的”能如婴儿乎“的善人?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圣人是无所谓仁慈的,对待平民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2)圣人不可偏私,只对一部分人仁慈。
    问什么圣人不可仁?
    正如“慈不带兵,义不掌财”一样;圣人不能为了彰显自己的仁慈,就随意改变组织程序。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1)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
    谁使它鼓动?---(a)内部的矛盾? (b)系统的自稳定性(内部自调节)?
    为什么要鼓动---目的?
    组织一旦成立,就有了独立的生命。其最终目的就是生存下去。
    (2)天地就是一个大风箱。人在天地间,就只是风箱里的老鼠?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1)天下人都按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何为美,何为善。就会抹杀多样性,使整个社会失去活力。
    (2)只是知道美肯定的一面,不知其否定的一面。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庄子.齐物论》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概念的相对性: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相对,便没有意义。
    引申:中国的阴阳哲学:
    (1)对立又统一的阴阳
    统一: 双方在同一个系统内,缺一不可。“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对立:相互制约对方,努力扩大己方。“阴长阳消,阴长阳消”
    (2)在一定条件下的转换,由阴变为阳,由阳变为阴。
    “阳极阴生”---就是由阳到阴的转换。条件为: 阳极---就是到达了能到达的极限。

    (3)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阴阳双方自动维持的动态平衡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
    无为:因循自然,为无为--“为而弗志也 ”,做事情不强求,不强加个人意志、情感。
    不强加 不是没有个人意志、情感。我们做事肯定要带着情感、意志去做,努力做到最好,做到“尽人事,听天命”就可以了。不要强行“与天斗、与人斗”。
    志:心中的意愿,情感所向。
    文言版《説文解字》:志,意也。从心,之聲。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 道盅,而用之又弗盈也。
    道就像酒杯的中间一样是空虚的,正是酒杯的空虚才是道之用;正因为保持空虚才不满溢。
    渊呵!似万物之宗。
    宗:(本义:宗庙,祖庙 ,指根源。) --万法归宗
    像那无尽的深渊(深不可知),是万物的最终归属。

    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兑:通“锐( ruì )”,锋利 。 --- 用锉刀磨去表面锐利的尖刺。
    (1)天之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所以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无所特显,则物无所偏争也;无所特贱,则物无所偏耻也
    (2)根据天之道,要求个人 : 内敛、谦和。
    问题: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那么我们该怎么做?

    湛呵!似或存。
    湛:清澈透明 ;象那清澈透明的水晶里的水(存在但行迹难寻),似乎是不存在。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在天成象】帝【主宰】之先。
处理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