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说明
老子的《道德经》从来不需要太多的注释。
有时候甚至不需要去读懂,只有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去解读,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道。
反复读《道德经》,不同版本,不同时间流,感受各不相同,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体会。读经典,重在不被前人解读所束缚,不被自我心中之石所压抑,天开地阔,愿我们都能读到自己心中的《道德经》。

活动时间:
5.29-8.18日(中元节 七月十五)结束。

活动内容:本次活动,以活动打卡,结合论坛跟贴为主要实现形式。可以使用抄经、录播,制作视频,或在”读经“系统中每日读经....不拘于文字、音频、视频创作和表达。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活动,旨在学习用经典指导生活。也借此活动,号召大家,结合生活学习,将经典融入每一件小事。

愿我们都能拥有“奋进生活的心态、服务社会的姿态、实干实修的状态”,拿出最铁的决心,践行最实的举措,倾注最真诚的情感,为自己提供最充足的阳光,最丰沛的雨露,成就最喜欢的自己。

领读者:小巫
在这81天里,小巫作为一名领读者,会在这边,再一次开始学习《道德经》,并会在每天附上简单的注释,和大家一起领略《道德经》,供大家学习。
奖项设置
活动点赞最多的参与者提供小巫读《德道经》音频全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2)天地以不仁为仁。
就是常说的“怀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
不仁就是行霹雳手段--对待破坏规则的人,要让他付出血的代价;否则就是对遵守规则的人的伤害。
仁 就是让遵守规则的人的免受伤害。

问题:
1、这只草扎的狗被当做用于祭祀时是尊贵的祭品,人们小心谨慎的对待;当祭祀完毕后,就如同杂草那样随意丢弃。同样的事物,为什么会不同的对待?

2、“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善人是指什么人?
是礼仪道德下的善人吗?还是道家的”能如婴儿乎“的善人?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圣人是无所谓仁慈的,对待平民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2)圣人不可偏私,只对一部分人仁慈。
问什么圣人不可仁?
正如“慈不带兵,义不掌财”一样;圣人不能为了彰显自己的仁慈,就随意改变组织程序。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1)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
谁使它鼓动?---(a)内部的矛盾? (b)系统的自稳定性(内部自调节)?
为什么要鼓动---目的?
组织一旦成立,就有了独立的生命。其最终目的就是生存下去。
(2)天地就是一个大风箱。人在天地间,就只是风箱里的老鼠?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如觉得此打卡内容还不错,可以留个脚印为TA免费赠送1颗爱心

共计 0 个点评
点评人 点评时间 评语
摩羯醒着
  • 4打卡
  • 20天数
  • 0脚印
  • 0点评

当前活动打卡动态

最新活动

处理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