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的调理
汗,为心之液。夏季户外运动时,出汗才正常。不能不出汗,也不能出汗太过。
出不了汗:营卫之气太弱,心气不够。
出汗太过:稍微一动就出汗、静止状态(不动)出汗、不冷不热出汗、情绪紧张出汗、吃饭出汗、睡着出汗等。
一、汗多。
(一)气虚汗出。
自汗为主。无论天气冷、热,只要一运动就整体出汗。静止状态也出汗。苔白、易疲劳、鼾声大,或虚胖。
1.自汗严重者。玉屏风(黄芪30g、白术20g、防风5g)。
2.艾灸。命门、百会、合谷、足三里、涌泉。
要么用药,要么艾灸。按摩效果不明显。
3.虚胖出汗。一动就喘。先加强体内的气血运化。四君子。补了气,人就想运动了。
(二)阴虚盗汗。
盗汗为主。人会比较瘦,手脚心容易出汗、睡觉出汗。静止状态(不动)也出汗,但五心烦热汗出、舌苔偏红、脉细数。多见于小孩子阳盛阴虚。阴虚盗汗容易与湿热(黄汗)、气郁混淆。
1.龙牡壮骨颗粒。小孩子阴虚盗汗、小孩磨牙、踢被子均可用。大人也可以吃。
2.艾灸。大椎、百会、合谷、照海、涌泉。艾灸每个穴位10分钟以内即可。2天1次。配合内服效佳。
(三)湿热汗出。
多发生于男性青少年,一运动就出汗,睡觉出汗。精气损耗太过,精气不足百病生。很多人出现黄汗。伴随睡眠不好、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运动、不运动都出汗,且汗液黏腻。湿热是水和土的问题。尤其那种头发有油腻的小年轻人,天天洗头天天油,首选补精气。成年人,男性阴囊潮湿、女性湿热带下等。
1.首先补充精气。枸杞子、蛇床子、菟丝子等子类。1:1。先喝一喝,不要怕上火。或五子衍宗丸。
2.或枸杞原浆,配合浮小麦、麻黄根、茯苓、麦冬、黄柏、知母、黄连。可各用10g。
3.艾灸:复溜、涌泉。
4.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多运动。
(四)各脏之气不足。
1.仅吃饭时出汗,胃气旺。胃经抹精油逆经刮痧。
2.脖子出汗。口苦出汗,常伴湿热。肝火旺。肝经刮痧。
3.后脑勺出汗。膀胱经刮痧。
4.仅额头出汗或运动。肺气虚。喝黄芪。
5.前胸后背出汗。调心气、脾胃。
6.下焦出汗。先喝枸杞。
二、少汗。气血弱:生脉饮。
声明:本站可能有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做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于用户上传内容不构成参考意见或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及时删除。个人发布虚假信息或产生侵权责任由发布信息个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