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操作和反应
艾灸是纯阳之力(火),可循水。故对驱寒湿效佳。表现为灸后皮肤会有排湿、灸花现象。湿气重且对湿气运化不好时会出现皮疹,需要保护好皮肤。
一、作用
(一)排寒湿。水泡。同样力度时间和灸力下,其他地方不起水泡,某局部位置出水泡是排病反应。处理水泡,不要揭掉水泡的皮。
(二)排风寒。表现为痒。通常是风气。一般的痒可以忍受,5-10分钟后即消失,持续艾灸离进一点,会再次出现痒反复几次痒消失,这是排风的过程。
(三)温通经络。表现为传导感。有些部位是沿着经络传导,有的会向四周扩散或向深度渗透。有的灸完腰,脚心出汗是气的 传导。故艾灸有通经络的作用。
(四)活血作用。
二、艾的质量辨别
1.好的艾(陈艾),有渗透力,还不燥。(阳气内敛。有渗透力不伤经络)
2.新艾,性燥而伤经络。
3.市场上的陈艾,最多3-5年。
三、壮灸。
用艾绒捏成约手指粗细的一个圆锥体为一壮。多用于隔物灸(姜片、蒜片、炒过的粗盐等)。于艾柱底部抹点凡士林后黏于姜片、蒜片等介质上,灸至有热气,然后再继续灸上几壮。
炒过的粗盐,盐吸水,有利于祛湿和传热。水湿重、艾灸皮肤痒者用此法。程序:皮肤上置一层炒过的粗盐,盐上置一片扎孔的约3毫米厚姜片,艾柱置于姜片上。
隔蒜通常治疗喘咳等呼吸系统问题。
蚊虫叮咬的,垫独蒜蒜片。
四、补泻方法
(一)壮灸。
1.泻。
(1)刚燃到底部,拿走。
(2)点燃后吹一下,停一下,再吹一下,再停一下,循环操作为泻。
2.补:直接燃尽凉下来拿走为补。
(二)手持灸。快进慢退为补、慢进快退为泻。顺经为补、逆经为泻。
(三)定灸。平补平泻。
(四)雀啄。补:快进慢撤。泻:慢进快撤。多练习,确保一个稳定的高度。
(五)旋灸。补:顺时针。泻:逆时针。多练习,确保一个稳定的高度。
(六)回灸。从一点到另一点。顺经为补,逆经为泻。
五、选穴
(一)病络。
久病之人,会在其病经脉循行线路的皮肤表面看到病络(头发粗细的淡淡的青丝,不规则,类似毛细血管,浮)。对该病络附近的穴位先开穴,再艾灸。可直接艾灸该青丝。
(二)母穴。关节问题,久病必虚。除了处理痛点外,再用上相应经络的母穴。
六、开穴与封穴
1.开穴。艾灸前,用点劲将相关穴位点按2分钟左右,然后灸。对内科问题效果特别好。
2.封穴。灸完后,拍几下(手不宜凉)或用干毛巾按穴位10秒左右然后快速轻拍几次;所有艾灸做完后,穿好衣物在室内呆15分钟后方可外出。可防止外邪入体。
七、答疑
1.鼻炎:风池、迎香、印堂、肺俞。
2.荨麻疹:当归、党参、黄芩、防风。玉屏风散
3.耳鸣:少阳胆经、三焦经。
4.类风湿:督脉灸。
5.嗓子疼:天突、肺俞。
6.脚气:命门、肾俞。
7.呼吸困难:二陈汤。
8.呼多吸少:蛤蚧汤。定喘。
9.脚后跟痛:太溪、复溜。
10.外踝痛、经常扭伤:肝经、膀胱经母穴。
11.外伤通用:先拨筋、然后灸患处、最后所过经络母穴补。
12.飞蚊症(白内障):石菖蒲、茯苓、黄芪。补气化痰为主,灸法不理想。
声明:本站可能有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做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于用户上传内容不构成参考意见或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及时删除。个人发布虚假信息或产生侵权责任由发布信息个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