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研究重点是面向社会关系,即研究人心是儒家善心的重点。但是,儒家是在探索天地宇宙运动发展的自然规律前提条件下,研究人类社会的社会规律。这一点上,无论是朱熹的理学,还是王阳明的心学,都是一样的,即儒家是在自然和社会交错运动中探索人心,将人心放在道心的大背景下研究的,因为人首先是自然之子,再是社会之子。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但这种总和关系是在大历史背景下进行组合与竞合的。
儒家十六字心法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的种种意识、思虑、知识,即“人心”,放纵人心泛滥,社会就容易就恶的基因膨胀而受害。
王阳明的心学本质是道心。道心是一种无思无虑的先天状态,合乎天地规律,天然是天人合一;如果人们心态能时时刻刻处于无思无虑的先天状态,就能时时刻刻与天地合一,就能通晓天地间的所有道理,佛家所谓的‘定能生慧’,道心就是在无眼界、无意识界、无无明、无无明尽状态下一种圆融无碍的智慧。
人心思虑杂念众多,儒家提倡通过克己复礼,返回到无思无虑的先天状态,才能由人心变为道心。在心上下苦功夫,时时刻刻守着自己的念头,每一个念头出来之后,就分辨念头是善是恶,恶的要祛除,善的要发扬光大。
如《道德经》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恶的念头损之又损,便能人心死,道心活。
如《易经》之“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念头越来越少,最终念头消失不见,心静到了极处,便是”寂然不动“,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才能感而遂通天下,通晓天地间所有道理。
王阳明才说天地间的所有道理,都由心上流出来,都是心的外相,心的反应。心如无色无相的镜子,不生不灭、不垢 不净、不增不减,才能感觉受善恶念头影响而自动分析善恶,自动为善去恶。
王阳明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本质上与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相通,在心上用功,祛除恶的念头,发扬善的念头,就是”格物“,恶的念头越来越少,动心起念皆是善,就是”致知’“,通过在心上“格物致知”,最终人心消,道心活,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因此,阳明心学的本质,就是”道心“二字,即与天地日月、人间万物相通的真相与菩提!
声明:本站可能有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做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于用户上传内容不构成参考意见或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及时删除。个人发布虚假信息或产生侵权责任由发布信息个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