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 联合发布 大众读本《 疫情应对手册》
《团体认知治疗的理论与实践》中篇
“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公益项目
系列培训第68讲
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共同发起了“抗击疫情 心理援助”公益培训系列课程。本次培训课程的第六十八讲:《团体认知治疗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由张英俊老师讲授。现将整理好的课程内容共享给大家。
本期课程讲师:张英俊
清华大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方向博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辅导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
续上期内容
第三部分:团体认知治疗的实操
请输入
接下来,介绍一个基于团体认知治疗的实践方案。
● 团体认知治疗的一般设置
1、教育性
通过这个部分可以了解怎么操作一个认知团体。尽管这是一个典型的方案,但不见得所有的团体认知治疗都是这样。当然,如果有人希望增加对自己的了解,也许这个部分的学习,也可以达成一部分目标。本团体方案同样也遵循认知团体治疗的一般设置,一般来讲,它是一种教育性的团体。这一点,治疗师也需要提前给成员清楚地传达:学习新的心理学知识来帮助我们理解我们自己,是最重要的治疗方式和目标。
2、结构化(半结构化)
团体认知治疗的方案设计,要考虑需要传达的信息内容,以及如何能达成这个目标的方式,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好在已有很多在该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做了很多探索的工作,他们提出了理论、总结了经验。在这些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治疗师可以在自己的实践中,抽取一些治疗师自己判断为重要的、合适的内容和方式。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为团体留一些半结构化的空间也是需要考虑的。比如,一些内容涉及到团体成员互动,留有的空间可能有助于团体成员之间连接、增加团体凝聚力。
3、人数
相对动力性团体,认知治疗团体规模可以大一些,这是因为团体认知治疗重点关注的不是团体过程中的动力本身,而是团体内容。在实际操作中,治疗师可以视工作对象的具体情况以及目标而定。工作对象的功能损害越多,工作目标越偏治疗性,小规模团体越容易把控。反之,工作对象功能良好,工作目标越偏教育性,规模可以更大。如果是一个以抑郁症患者为工作对象,目标是处理干预抑郁,人数可能要相应减少,6-8人为宜;如果是一个以提高情绪管理能力为目标的普通大学生团体,其人数可以在12-18人。
团体治疗师也是影响有效团体治疗的重要因素。团体治疗师的经验和习惯都有可能是有差异的,可以根据治疗师自身能力、偏好进行相应的调整。设置协同治疗师可以增加团体规模。本团体方案最佳人数在8~12人,当然为了保险起见,也可以更少,但一般不宜低于5人。
4、成员筛选同质/异质
一般来讲,团体认知治疗的成员最好尽量同质,因为成员越同质,方案可能越有针对性,越容易让成员卷入。而且相似的成员,学习进度也会更相似,有利于团体顺利推进。但仔细去看同质性,会发现其内涵跟我们理解的有一些出入。把同一种诊断的人放在一起,会更同质吗?比如,所有成员都是抑郁症患者就同质了吗?可能还不一定。可能这些成员之间直接还有更大的不同,比如,年龄、性别、经济状况、文化、宗教信仰的差异,甚至他们的病理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是抑郁,有的成员是刚经历了巨大的丧失,有的成员则是一贯性社交退缩所致。所以,真正的同质是非常困难的。在团体认知治疗中,迈克尔·弗里认为可以考虑成员认知主题的同质:成员们核心信念、逻辑错误、消极图式的同质性。比如,那些抑郁的成员,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差劲的或缺乏价值的人”。这种核心信念一致的话,在这个核心信念上安排更多的时间来做矫正工作,那么就容易取得更好的效果。然而,为了要达到这种核心信念上的同质性,会让访谈重要性凸显。事实上,短时间要识别出一个人的核心信念和可以工作的点是非常困难的,越有经验的认知治疗师越能够完成得更好。无论如何,在访谈中尽最大的努力,尽可能识别潜在成员的认知上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以工作的领域,越有助于同质性高的团体建立。同时,也将有利于成员明确自己在团体中的工作方向。在实际操作中,很难组建真正意义的同质性团体。也有一些治疗师对同质性团体成员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他们认为不同背景和资源的成员可以为团体提供不同的资源。因此,需要治疗师弹性地根据工作目标和工作对象来评估确定。
5、协同领导
最后提一点就是协同领导(协同治疗师)。一般来讲,最好有一个协同去帮忙管理,所以这个也不重点讲。
● 情绪管理自我成长的团体—团体认知治疗
接下来,将以一个主题为“情绪管理自我成长团体”为实例,来呈现如何进行团体认知治疗。本团体名称是“情绪管理自我成长团体”,实质是针对焦虑、抑郁情绪和冲动、成瘾行为的认知干预。将团体命名为中性或正性的主题,可以减少污名化效应,维护团体成员的自尊。一个完整的团体过程,一般包括团体准备、预备团体和正式团体三部分。
1、团体准备
团体准备期间,主要的工作是方案设计、招募成员与筛选。本团体的方案主要参考了迈克尔·弗里的《团体认知治疗》中理论、操作方式以及内容,但对方案进行了精简和改编,将原来25个单元的内容压缩成8次、每次2小时的团体方案。团体对象是有焦虑、抑郁倾向者,以及有暴食、成瘾(这里并非吸毒,主要是滥用药物、酒精、吸烟)以及冲动行为者。
如果团体是在大学的心理健康中心开展,那么选择使用公众号推送招募海报,是比较轻松的办法。有大学生自愿参加,可以点击链接填写问卷,并留下联系方式。如果通过问卷筛选的标准,治疗师会与他们约定访谈时间。经过访谈评估之后,再根据入组标准、排除标准确定是否能够入组。值得指出的是,在访谈中,治疗师对所有潜在的团体成员,都做了尝试识别其有可能在团体中工作的认知部分,以及帮助他们重新确定团体目标的工作。
本团体的入组标准是焦虑、抑郁倾向者,以及有冲动管理问题、成瘾、暴食行为者,因为该方案的研发者明确指出,这几种情绪和行为问题能够在本方案中获益。按排除标准,排除有明显的人际沟通的困难者,这是因为不能有基本的人际互动的人,很难在团体中获益。排除严重精神病症状者,如果成员有幻觉、妄想或有较强的自杀意念,是不适合参与团体的。排除新近开始服药者,因为一般新近服药一个月内,其状态是不够稳定的。此外,排除不能够完成六次以上者,也就是在八次的团体中缺席两次以上者,因为缺席太多有可能无法收集到足够的,能够帮助到他的信息,还可能会造成其他成员对他能否跟上进度的担心,影响团体凝聚力等负面效果。
预备团体就是团体准备会,举行在团体正式开始之前,主要工作是告知团体成员基本信息,比如开展时间、进行方式等,以及回答成员对于团体开展内容和形式的疑惑。完成这部分工作之后,团体治疗师和成员都安心下来,确定要正式投入到团体了。有的团体治疗师愿意将预备团体放在访谈之前,这样可以使一部分不清楚团体是什么,只是感到好奇就来报名的人,或者经过了解团体开展方式后,认识到自己并不太能够适应这种治疗方式的人,可以提早决定继续参与还是离开。也有治疗师因为时间有限,将团体基本信息介绍放在了访谈中,而将一部分预备团体的内容(比如团体开展的理论和框架)放到了第一次正式团体中。笔者就采用了这种方式,这样做的主要益处是节省了一次团体的时间(因为预备会也会占用每周一次的团体时间),在访谈的最后告知准成员团体的形式等信息,一般来说这些准成员都表示愿意尝试。然后可以将更具体的团体介绍放在了第一次团体的前半部分。
2、团体简介
(1)适用人群
适合参加本团体的是焦虑、抑郁倾向者,有冲动管理问题、成瘾、暴食行为者。该方案的研发者以及之后实践者明确指出,上述几种情绪和行为问题能够在本方案中获益。
(2)基础理论
本团体的理论基础是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困扰的产生和维持,均源自人们对所经历的事件的想法。
(3)目标
本团体的目标是理解“感受是由想法引起的”这一观念,明晰我们的想法,发现有问题的思考方式,改变那些有问题的思考方式,以及开始改变那些有问题的行为(在这里称之为适得其反的行为)。
(4)进行方式
(5)八次团体活动的大纲
在这里介绍的方案使用了8次认知团体治疗的大纲。值得强调得一点是,最好能把具体开展的时间确定,让团体成员知道他在什么时候参加团体,有利于增加稳定,减少脱落。
八次团体的大纲是:
第1节 “想法决定情绪和行为”、表层信念分析
第2节 垂直分析,探索深层的信念
第3节 探索图式地图,描述个人的认知模式
第4节 认知诊断,理解个人认知模式的由来
第5节 检验信念
第6节 改变想法
第7节 改变感受
第8节 改变行为
可以发现,前4次都是以理解学习、理解个体的问题行为、情绪的由来,或者说了解个体的认知特点如何影响其行为、情绪相关的知识。从第一节的表层信念开始,到第二次探索深层信念,到第三次探索多个表层和深层信念的组合,也就是图式。第四次是理解个体图式的由来,也就是一种概念化。综合看来,这四次团体的推进是遵循由浅入深,从点到面的规律的。接着,从第五次开始到第八次,是检验个体信念、改变我们的信念、改变信念相关的感受,最后是改变行为。所以,逻辑是清楚的,从认知入手到改变情绪和行为。
(6)每一次课的框架
每一次团体框架是相对固定的、结构化的。首先是回顾个人作业,回顾上周个人作业完成的情况。接下来是新内容学习,然后是练习我们新讲的内容。最后是布置个人作业。基本上,每一次团体都是同样的四个步骤。回顾个人作业一般占用四分之一的时间,用做新内容的学习和练习可能占到四分之三。
(7)团体规范
在团体中,希望所有成员积极参与,避免负性的谈话,相互支持,尽量使每位成员在团体中得到的时间都是均等的。所有成员需要遵循保密原则。除此之外,认真完成个人作业尤为重要,因为成员在团体之外自发的学习、反思对治疗的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8)个人作业协议
签定个人作业协议,可以促进成员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该协议中涉及了要用多少时间来完成个人作业,完成之后给自己的奖励是什么。这些奖励需要具体、可以实施,以期正强化成员完成个人作业。理论上成员每周要花3-5小时来完成这个作业。然而,往往在实际操作中是不需要花费这么多时间的,重要的是让成员在生活中随时注意与学习内容相关领域自我反思和觉察,并记录这些反思和觉察。
3、正式团体
在这里我重点介绍正式团体中的第一节,之后的几节我会概述一下,如果感 兴趣,参照《团体认知治疗——实践指南与资源》,或者可以与笔者的团队联系。
(1) 欢迎辞
开展地面认知团体,可以不是通常的围成一个圆圈的形式。如果需要使用投影仪,可以面对着PPT投影围成半圆。如果不用投影仪,而将材料打印出来直接发给成员,可以考虑围成一个圆圈。
正式开始前,会说一些欢迎辞。大概介绍团体设置,激励成员投入,以及预先应对困难。
首先,欢迎各位参加情绪管理自我成长团体(团体),今天是第一节(共8节)课。对在座的许多人来说,来到这里,就已经是跨出了最艰巨的一步。在开始任何新事物的时候,跨出的第一步是最关键的。如同在开始一项新的身体锻炼活动时,仅仅来到泳池或健身房就是一项重要的成就。这无关乎你第一次去那里做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你决定要尝试一些新事物,它在某种程度上已帮助你建立了新的模式。你现在需要跟随这个新的模式,然后持续努力地从我们的团体中获得最大收益。
刚开始会很难,但它最终会让你拥有更适宜的情绪,更有能力地达到目标,比以往更加能享受生活!
(2) 相识练习
接下来是两个结构化的练习。第一个是相识的练习。通过邀请成员们说自己的3个愿意被团体里其他人所知道的信息,来让成员们相互认识,快速地形成团体。第二个是简单谈谈成员来到团体的目标。这些目标的介绍一来加深彼此的了解,让成员们的目标更为清晰,也使得团体凝聚力加强。在完成这两个活动之后,治疗师就开始正式的讲解内容,也就是学习新技能部分。
(3)内容讲解
首先围绕情绪管理的效能感话题进行。
情绪的钥匙是在你的手中的,而并不是在外界,换句话说,你才是掌控你自己问题的关键,而并不是其他人。
治疗师可以在PPT上呈现一个故事,或许也可以邀请成员来接龙阅读。邀请大家听故事的生活,可以去理解L的内心世界。
(4) 案例情景
上班时间,L接到一个电话,没有说几句她就开始提高了嗓门。只听得她提到“又要出差,还这么久”之类的。尽管办公室里面还有几个同事,她仍然像一个被点燃的火药桶,暴跳如雷地对电话那头谩骂了一通,啪一声摔挂了电话后夺门而出了。
中午L还怒气未消,她跟同事S吃午饭并聊了一会儿。S了解到L早上的愤怒是她因为她丈夫要出差一个月,“丢下”她和一个两岁孩子。L说起的时候,又开始有点情绪了。
“你丈夫出差一个月,让你感觉很生气啊!”S说。
“是很生气。孩子这么小,你说有这么不负责的男人吗?”L怒气冲冲地说。
“是你一个人没有办法照顾孩子吗?”
“那到不是。家里有保姆。他叫他母亲过来帮忙看着。白天他母亲看着,下班还是我来带。”
“那你是气什么呢?”
“他不应该在孩子这么小的时候出差这么久,三两天就算了,可整整一个月!整整一个月不在家,他在外面自由、潇洒,而我在家熬着做女人真命苦!”
“你是觉得不公平,他自由,而且是一个月,而你不能?”
“可不是吗?凭什么让我留守,而不是我出去一个月。”
“你丈夫是自己申请出差的?”
“那也不是。是他单位的外派。他为什么不拒绝这个活……好吧,就算他们单位的外派是不太好拒绝的。但他估计是顺水推舟,一定想着出去。这外面花天酒地的!”
“花天酒地?”S有点疑惑。
“保不准被谁勾搭了……到时候我们就真正成了孤儿寡母了。”L显得有一些伤心起来。
“好吧,所以,你是担心他出去有外遇?”S有点理解了。
“是啊。到时候得离婚。我自己带着孩子。一个人带孩子多么不容易。离婚真的是很可怕。那将是一场灾难!我的人生就彻底毁了!”L的眼睛里面有悲伤和焦虑。
“离婚意味着什么呢?”S试探着问。
“离婚意味着……意味着失败。从小父母都会告诉我女人得要有完满的家庭。离婚了,我就失败了。意味着我不是一个孝顺的女儿,我很差劲。”过了许久L叹了一口气又说道:“可能也是我想太多了吧!”之后她将自己从伤心的情绪拔出来,并开始谈论午餐的味道。
L为什么就会愤怒?然后来看一下 L的心路历程。
(5)心路历程
Activating event激发时间
Consequence结果;愤怒
Belief信念 / 想法
案例描述了一个情景:丈夫一个电话,导致妻子L产生了愤怒情绪以及相关的行为(摔门而出挂电话)。A激发事件,这里是丈夫告诉她出去一个月;C事件导致的结果,L的愤怒情绪和行为,如挂电话等。在A和C中间,是一个B,信念和想法。这里的B是她认为丈夫要丢下她和孩子。B常常是不被人们意识到的,要经过仔细分析AC,才能捕捉到的一类想法。但是,B常常是决定人们情绪和行为的关键因素。认同在本案例之中,妻子的愤怒情绪和行为,看起来是激发事件“丈夫告知要出差导致的”,但更为重要的是中间的信念“丈夫要丢下她和孩子引发的”。是不是这样呢?
(6)其他可能性
丈夫告诉妻子要出差一个月,有没有可能出现结果是妻子感到“开心”呢?答案是可能会有!比如,可能妻子觉得丈夫要出差一个月,她就获得了自由、轻松。
丈夫告诉妻子要出差一个月,有没有可能出现结果是妻子感到“遗憾”呢?答案是可能会有!比如,可能妻子工作特别忙,丈夫才回来了,她一直说给丈夫做顿好吃的都还没有来得及,现在丈夫又急着走了,她会觉得遗憾没有好好陪伴丈夫和孩子。
丈夫告诉妻子要出差一个月,有没有可能出现结果是妻子感到“后悔”呢?答案是可能会有!可能妻子在之前做了什么得罪了丈夫,或者欺负了丈夫,她觉得丈夫要出去一个月要避一避,她会感觉后悔,自己是不是做得太过分了。
所以,这些例子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们不同的信念、想法对其情绪、行为具有决定作用。这正如贝克所说,“情绪是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者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都是源于不良的认知”。
为了探索这个迷思,我们不妨在看看有没有其他可能性。
丈夫告诉妻子要出差一个月,有没有可能出现结果是妻子感到“开心”呢?有没有这种可能性?答案是可能会有!比如,可能妻子觉得丈夫要出差一个月,她就获得了自由、轻松。
丈夫告诉妻子要出差一个月,有没有可能出现结果是妻子感到“遗憾”呢?有没有这种可能性?答案是可能会有!比如,可能妻子工作特别忙,丈夫才回来了,她一直说给丈夫做顿好吃的都还没有来得及,现在丈夫又急着走了,她会觉得遗憾没有好好陪伴丈夫和孩子。
丈夫告诉妻子要出差一个月,有没有可能出现结果是妻子感到“后悔”呢?有没有这种可能性?答案是可能会有!可能妻子在之前做了什么得罪了丈夫,或者欺负了丈夫,感觉她觉得丈夫要出去一个月要避一避,她会感觉后悔,自己是不是做得太过分了。
所以,这些例子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们不同的信念、想法对其情绪、行为具有决定作用。这正如贝克所说,“情绪是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者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都是源于不良的认知”。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情绪管理的钥匙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而非外界。
在这个世界上,你比任何人都了解你自己。
你有管理你自己情绪的权利和义务。
你能够更好的控制你自己的思维、行为和情绪。
你能够提升你的自尊和自我效能。
(7)认知治疗重要的是对我们的信念进行工作
在这里进行的认知治疗,主要就是对我们的信念(B)进行工作。要对该目标进行工作,先必须了解一些核心的概念。
自动化思维
自动化思维是发生在一个人的意识流中的现象。只要一个人有行为反应,大脑中就有各种意识流。意识流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水,河水中偶尔飘起一些浪花能够被我们看见,就像我们能意识到其中的一些内容,而大部分意识流中的内容是觉察不到的。然而,正是这些我们看不到的暗流决定了我们去到哪里,决定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自动化思维是对激发事件的一种倾向性的处理方式,源自之前其他思考过程产生的影响,源自之前的其他思考过程产生的残留影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自动化思维是一种可能包含(逻辑)错误的思维。
自动化思维的特点
自动化思维通常是非常短暂的,似乎只是只言片语,而且是在经历某些事情的时候会不经意出现,又迅速消失了。比如,自己打碎了茶杯的瞬间可能冒出“我怎么这么笨”、 “我真没有用”类似的想法;被人捉弄了,可能会冒出“我怎么这么天真”,“这人怎么这样”等短暂而具体的一闪而过的念头。
自动化思维常常不以句子的形式出现,可能就是几个关键词或者是图像。它并不是来自认真的思考,并没有发生在有逻辑的序列中,也就是说可能没有什么逻辑。它不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似乎只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捕捉自动化思维的技术
既然这些自动化思维直接影响了情绪和行为,而它又是非逻辑的,可能存在逻辑错误,不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那么,要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就有必要去识别这些自动化思维。虽然这很困难,但经过大量心理学家的探究发现,还是有规律可以去捕捉这些自动化思维的。
怎么去捕捉自动化思维呢?一个办法就是仔细分析自己情绪、行为冲动出现的那一瞬间头脑里的想法。这是一个情绪或者行为微观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让事件在脑中重现。
让自己放松,让思绪神游,仅仅关注进入头脑中的那些想法。
想想重新经历事情。
或者重新创造事件发生的条件。
可以通过以上的方法来分析事件,以识别出个人的自动化思维。
ABC理论
一个具体的、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ABC理论来识别个人的自动化思维。分析ABC,常常就是从微观去分析一件事,或者一个具体的情绪或行为产生的过程。通过ABC识别出来的这些自动化思维,我们称之为表层信念。
理一下思路:现在要读者来找一个自动化思维,你会怎么找?这样的任务是很难的。那简化一点,来找一个自己的ABC。这个任务仍然会有些抽象。如果任务改成,通过分析近两天发生在你身上的,引起你负性情绪或者你觉得不妥的行为事件,找出ABC序列,发现你的自动化思维。这样就显得更为具体了。经过一些练习,会变得熟练。
在实际操作中,最常见的ABC分析流程,是先确定C可以觉察的情绪或者行为,接着再找到A激发事件,最后去找B信念。这样的会更加清晰简单。
请看几个具体的例子:
例一 识别表层信念
一个自行车手非常抑郁。为什么呢?他在奥运会预选赛的时候,车坏了。他的信念是什么?他认为他的事业就此结束,这就是终点。从这里可以看到:
C,抑郁
A,发生事故
B,我的事业结束了,这就是终点。
因为主持人有了B,“我的事业结束了,这就是终点”的想法,他才会有C,抑郁的情绪。
再看一个例子:感到抑郁,是因为老板批评他让他认为:我真没用。
例二 识别表层信念
再看一个例子:感到愤怒,是因为老板批评他让他想到:他怎能这样对我!
例三 识别表层信念
再看一个例子:感到焦虑,是因为即将去参加聚会她认为:我一定会把自己弄得很尴尬。
例四 识别表层信念
从这些例子,我们理解了什么是ABC以及怎么去找到ABC,这就是捕捉自动化思维,找到表层信念的办法。这个内容也是非常重要,不仅有助于我们对于认识思维过程、情绪、行为发生机制,也是我们识别表层信念,以及之后识别深层信念的基础。
接下来,请大家完成两个ABC序列的练习:就自己最近经历的情绪和行为,分析出两个ABC。
接下来,今天要学习的另外一个主要内容是逻辑错误。
逻辑错误
逻辑错误,存在于意识流中,是在对信息的加工中产生的错误。注意:逻辑错误并不是信息的缺乏,而是所有的信息都准确地进入了大脑,然而,大脑却错误的解释了这些信息。逻辑错误通常会导致错误的感觉和知觉。
通过这个图以及最开始提到的例子来理解逻辑错误。A激发事件是丈夫告诉妻子要出差一个月,C妻子反应是摔电话夺门而出,非常愤怒。B妻子自动化思维是丈夫要丢下她和孩子。我们来看看,她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通过探索,我们发现是因为妻子有一个信念是“丈夫不负责任,他会有外遇”。值得发出疑问的是:丈夫出差一个月一定会有外遇吗?一定会不负责任吗?
这可能是消极预期,犯了一种逻辑错误。很可能是这种逻辑错误导致妻子出现上述自动化思维:丈夫要丢下她和孩子。
仔细地分析,可以发现妻子可能犯了逻辑错误,导致错误的表层信念,从而导致了负性情绪和冲动行为。很显然,出差一个月并不意味着丈夫不负责任,也不一定会有外遇。经过分析,看起来逻辑错误显而易见。然而,就是类似的逻辑错误是充斥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的,尤其是有情绪或者行为管理的问题者。
我们总结一下逻辑错误的特点,它经常会是从感觉中得出的结论,并非知觉上得出的结论,是一种歪曲的认知,是一种误解或者非客观解读信息。
从感觉中得出错误结论
非知觉上错误
认知歪曲
误解或非客观解释
逻辑错误的种类
逻辑错误可以分为四大类:灾难化、个人化、选择性提取和武断思维。每一大类里还有一些子类。本次团体最后一个内容就是了解这些逻辑错误的种类,要达到能够熟悉,能够快速识别并且能够予以判断的地步。
灾难化包括糟糕至极、消极预期和绝对化。
糟糕至极:对一个情景的总结比它真实的情景要更加糟糕。比如,“我的车第一天就出问题了简直糟糕透顶”。
消极预期:在考虑所有信息后,预测一件事情会变得比其可能的情况更糟糕。比如,“他再也不会跟我约会了,因为我的车在第一次约会时坏了”;“如果我在会议上发言,人们就会笑话我”。
绝对化:当事情反复无常或某种情况有可能发生但是可能性不太大时,使用绝对化的语言。诸如“从不”、“总是”、“每一个人”、“每件事情”。如果可能不发生时则会说:“我永远都不会在体育运动中取胜”;“在场上的每个人都不喜欢我”。
选择性提取包括过度概括、非黑即白、有偏加权和忽视事实。
过度概括:将一个小例子的总结概括到所有事情上。比如,“我无法和托儿所里的其他妈妈愉快相处”;“我无法结交朋友”。
非黑即白:只会用极端的词思考事情或人,要么全都好,要么全都坏。“他就是个白痴” ;“我是一个失败者”。
有偏加权,对某些信息产生偏见,通常与一种情形、某个人,或是仅选择要么积极或要么消极的单一信息源有关。比如,“我女儿绝不可能那么恶毒”,“我儿子绝不会那样做”,“凡是我投票的政治领袖所说的都是绝对正确的;而反对党的领袖是一个自私的骗子”。
忽视事实:只选择看到支持某一结论的事实,而这个结论通常是消极的。比如,“我是一个没用的家长,因为我有时会忽略我的孩子,还会让孩子自己去看电视”;“如果不吸烟,我连一个小时都过不了,但我却不是一个瘾君子”。
个人化包括无效分责和心灵感应。
无效分责:把负性事件发生的责任不合理地归结到自己或者重要他人身上。比如,“我父母离婚完全都是因为我”;“我的配偶不开心不是我的错”。
心灵感应:一般将自己作为参照,在还不了解他人的原因、动机和目的时,就认为自己知道别人所有的想法和行为的诱因。比如,“他那样做是为了使我看起来特别愚蠢”;“他认为我很愚蠢”。
武断思维包括必须/应该和情绪推理。
必须/应该:在没有诱因的过程中,武断地认定在确定的环境中,某些事件会发生或将要发生。比如, “我应该随时都让别人开心”;“人人都应该服从于法律”。
情绪推理:基于自己的感受把事情归结为好事或坏事。比如,“时速150公里开车是件好事,因为我觉得很爽”;“那个人吓了我一跳,所以他一定很邪恶”。
有了这些标签,我们再来看看,之前这些ABC例子中的自动化思维可能有什么逻辑错误。
有逻辑错误的自动化思维示例
识别ABC,找出逻辑错误,贴上标签是重要的。尽管有时我们会发现分辨逻辑错误的类型是不容易的,但是让所有成员都要透彻地理解这些逻辑错误的含义,熟练地给错误逻辑贴上标签(哪怕没有那么精确)可以帮助我们意识到逻辑错误的存在,增加掌控感。
接下来就是成员们练习识别逻辑错误的时间。邀请成员去识别之前完成的 ABC中的逻辑错误,并且标识出逻辑错误的类型。
小结
第一节虽然是刚刚开始,但是学习的内容也是相当非常丰富。在这一节中,成员了解到团体如何开展,认识新朋友,了解了“想法决定情绪和行为”这一理念,了解自动化思维,了解ABC理论,了解负性情绪产生与逻辑错误。
个人作业
个人作业是非常重要的。所有成员需要完成两张识别ABC的表格(每张表格大概10条ABC)。尝试在生活中的“当下时刻”发现自己正在出现的ABC,同时发现这些逻辑错误。并在表格中标识逻辑错误的类型。
接下来,将展示后七次团体的核心内容。以便感兴趣治疗师了解。如果想要知道详细的方案,可以参照《团体认知治疗—实践指南与资源》这本书。
请关注下期内容
文稿整理 | 吴 荣
文案校审 | 王晓丽
丛凤娇
文案编辑 | 吴卫国
桑 红
心理援助最新进展汇总
幸福公益基金会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共同发起“抗击疫情 心理援助”公益行动开展以来,截至5月25日,开展116天,共有68位专家(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精神科医生、医学专家等)进行公益培训;完成128节专家直播课程,总培训时长254.7小时,参加直播人数102.2064万人次,最大同时在线人数53241人次;课程回放观看243.8012万人次;培训受益人群共近345万人次。在这里要特别感谢Zoom云视频会议平台,为疫情下的心理援助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
2020年2月2日清晨6时,本公益项目与中国联通携手开设“抗击疫情 心理援助”公益热线:400-680-6101 正式开通!截止5月25日24时,热线拨打共10318次!特别感谢北京六合心理研究中心大力支持。
400-680-6101心理援助热线设立 一线医务人员专线和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专线:医务人员及家属请拨7;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请拨8;其他人员请拨9;我们24小时守候与相伴!
医务人员及家属请拨7;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请拨8;其他人员请拨9;我们24小时守候与相伴!
“抗击疫情 心理援助”
心理援助公益项目
发起方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
特别技术支持方
Zoom视频通讯公司 中国联通
特别支持
北京六合心理研究中心
特别公益支持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 宝马中国及华晨宝马
支持方
(按支持先后顺序,欢迎更多组织和个人支持)
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
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H-lab)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继续教育中心
北美华人生物医药协会(CABS)
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
汇智明德(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1911学堂
盛景网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盛景嘉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
北京众签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尚尚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致道中和医学研究院
中国呼吸专科联合体
协同医疗健康基金会
深圳小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晋中长城药业连锁有限公司
哈佛大学青岛校友群
永真公益基金会
感谢深圳小鹅通技术支持
声明:本站可能有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做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于用户上传内容不构成参考意见或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及时删除。个人发布虚假信息或产生侵权责任由发布信息个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的用户(00)
X
- 准备加载信息...
最新回复(0)
还没有评论呢,说说你的想法
- 64主题数
- 3回复
- 0精华
- 30获赞
一字堂国学交流微信群
承诺遵守群规且不恶意投诉举报的群友,可扫码加群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