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SBA 的打卡记录

    16号 . 森林SBA

    打卡统计:1次 / 33天
    总打卡率:3.03%

  •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况于人乎!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之、畜之、长之、遂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由一个问题引入讲:为什么大道开口就错?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当我们把道出说来后,他就固定住了,就是恒道了。
    比如讲花,此时每个人想到的花都不一样!有的人是牡丹花,有的是梅花,有的是西兰花,有的是烟花。都是花,但不能完完全全地表达出花,因为花的种类无穷无尽,非恒花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一个人刚出生会取名字,王建国。上学—王同学,上班—小王,结婚了—丈夫,有孩子了—父亲孩子他爸,有钱了—钻石王老五,老了—老王。但归根结底这个人是没变的呀,这就是非恒名也!
    道可道,是无一种状态(大象无形),是不固定的,薛定谔的猫(打开盒子前,未知),所以开口就错。
    名可名,是有一种状态,是可固定的,薛定谔的猫(打开盒子后,已知),所以可以取名(取名生,取名死)。

    咱们回过头来再看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天地从虚无中而来,那就是盘古开天辟地,所以说无,名天地之始;一斧子下去,从无到有;
    开天辟地都盘古耗尽了所有的力气,眼泪汇成江河,气息化作风云,双眼转为日月,血肉润泽成田,骨骼卧作山岗,这就是开天辟地后的“有”呀!有,名万物之母;

    大到天地,宇宙奇点爆炸,天地出现,文明开始兴衰起落,三国演义(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千年世家,百年王朝,亿万年后天地再回归于虚无;地球生命,不过50亿万年;
    小到人身,胎儿出生,就是从无到有;死亡,就是从有到无,在“有”的中间阶段,中年阶段,这个人的名称一定是最多的!。从无到有,从0到9(巅峰)再从9到1,从有到无;
    这也就是道德经所讲 有无之相生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况于人乎!
    问题:雨是怎么形成?
    地面上的水蒸发为肉眼不见得小水珠升腾,这就是无(在为有做准备);小水珠在大气凝结为降雨云,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下雨,这就是有(也是在无做准备);颠倒颠;
    如果地面上的雨水,不再升腾了,结果是什么?有和无离开哪一个都不行;有无互为母亲,没有源头长久不了。恒也!

    深入理解:天地而弗能久,又况于人乎!
    人呀,也会经历生老病死。生,从无到有;死,从有到无;这就完了吗?这肯定不会结束;为什么?轮回,总会再次从无到有;没就算投胎,也是没有心的人;后面还有无数个有无来回交替,和太极图一个道理。
    所以说有的人是累世修行而来,自带天赋(修行特别快,坐火箭),甚至神通(开天眼阴阳眼);比如说咱几位学委。不要羡慕,这是人家经历过N+次有无转换积累的;

    网上一句话:我家三代从商(180年),凭什么输给你二十年苦读?
    这时候有师兄可能想了,那我能一直轮回一直修行,那我可不着急了,反正多经历十几世总能修成。
    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高中我班主任讲过:你的目标定在清北,那么一般就在985,211;你的目标定在一本,那你可能连大专都考不上;你连这个自信心都没,你连想都不敢想;
    抱着多修几世的想法修行,千世百世也修不成啊;

    抱一个什么心态: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立生死不变之志,这样才能证得果位,化作真人;
    真金不怕火炼;抱一个懒散,拖延的心态,这时候就是铜铁(因为不坚定),拿打火机烧一烧,就少出个洞;真,不管什么样的火,都不怕;火焰喷枪能融化金;至真至纯便是真金;
    共勉;

    有无相生,延伸到普遍出现的问题:道德经的真假。道德经不知道被篡改多少次,不是本来面貌了(是假的);天地都是这样,道德经也是这样。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几千年来,道德经也在不断变化,帛书老子,德道经,道德宝章等等,这不都是非“恒”名也吗。
    不必追求道德经是真是假,他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最适合当今社会使用;
    论语,有的句子在当时被人们奉为圭皋,至高真理。在现代人看来,有的个别句子,是糟粕,或者说不适应当今社会;
    真,你得去挖;
    万年之后,道德经失传了;有一天土木工人,他给挖出来了,挖出来一考证,是2024年的道德经;失传,从有到无;复原,从无到有;
    有无相生,而且在“有”的过程中,还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道生之、畜之、长之、遂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成往坏空;

    有无结合练功:
    站桩、内家拳(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八部金刚(八段锦、五禽戏)、打坐都是有无相生。
    站桩,调整好桩架(有),气血运行加快(无,自然而然),筋骨变长(筋长一寸,寿增十年);无生于有,动出于静;
    内家拳、八部金刚,通过动作导引,气血自然通畅,筋骨自然抻拔,五脏自然调理;这就是无生于有;

    结合咱们的法卷:
    心为身君,心做令剑,天子剑,一声令下:去,给我搬个红蜡烛过来!这就是“有”;你就可以去静静而观,不加念头的观,这就是“无”。无生于有;
    后面你就不要再去想,再去刻意引导了;凭借想象力,一直维持一个红蜡烛;这是不需要的;
    你比如说练一等功,把一等功流程在脑海里模拟的非常流畅,一直在引导,让一等功随着你模拟的过程一直动,有无之相生;这个是“有”,一直维持在有这个状态;没有一点“无”;
    有无互为母亲,没有源头长久不了。有无相生,恒也!
    静静的去观,不加念头去看,这是无;我们不加念头,反而内景(有),自然而然出现,有生于无;形成了一个完美 的闭环;

    下手工夫如何做?知而不守!
    嗷,一等功是这么个过程啊,我晓得了;这就是有,令剑已经发出去了;
    静静的看着就好了(观),就像你(作为天子)命令已经发出去了,大将军自然带着军队出发打仗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用你再一直施加号令了;这就是无;不要加一点儿后天意识;
    不求内景效验,效验自来;
    道德经里面也这么讲:知常,明;不知常,妄;妄作(乱动),凶;
    既然已经知道了,该动的时候动,不该动的时候就别动,天地正位,自然而然,不假安排(后天意识就是安排);

    心息相依,真意出现;心(心火、心神)、息、肾(肾海)、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不是一个肉窍;
    我们打坐时,令剑已经发出,就不要再妄动了。这时候就观,观体内宇宙,观丹田呼吸之出入,即息;心,心神,元神,天心;
    当我们心息相依时,真意就出现了;怎么理解?
    先解这个息,心上加个自,自是什么?自是自我(小我,一切思考都是为了自己),后天意识;人有呼吸(息)就有这个自我的念头,叫识神的念头也可以;
    心息怎么相依?就是去掉这个心上的自我。你看去掉这个自,留下什么?就剩一个心;心心相依,两个心一模一样,同出而异名,这样就是相依相合;
    相依相合是不是真?咱们讲一个人言行举止与内心想法一样,咱是不是就说这个人真诚;
    除去“自”,两个心内外相合,心心相依,那就是真啊!就是真意!同步——心,而不是息,把自我消灭;

    深入思考:真意
    真意不是独立存在的,而且真意随时随地,就在当下!(一般不都是打坐的时候才出现);
    有的人说话,让人如沐春风,高山仰止,震撼我们心灵;
    有的人睡觉不会心惊心烦,也不会做噩梦流冷汗,睡前什么姿势醒来后还是什么姿势,有一种满船清梦压星河的轻松愉悦之感(大自在);
    这不就是真意在里面吗!
    说话与说话相合,睡觉与睡觉相合。与心息相依是一个道理啊!
    我给师兄们造个字:心息相依,把心替换换成说话、睡觉;

    说话 自 相依,睡觉 自 相依;
    说话 睡觉

    说话时,去掉自;睡觉时,去掉自;是不是和心息相依一样了,内外相合,真意是不是就出现了!推而广之,万事万物都可以心息相依,真意出现;

    我记得上节课讲了一个高僧开悟的故事:
    有个年轻人请教高僧个问题:
    开悟之前在做什么?高僧答:砍柴、吃饭、睡觉;自我
    开悟之后在做什么?高僧答:砍柴、吃饭、睡觉;
    砍柴的时候砍柴,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去掉自我,心心相依;
    看似开悟前后高僧行为没有任何变化,实际上开悟后把砍柴、吃饭、睡觉上的“自”给消去了!
    所以说大道就在眼前。你连眼前的道都看不懂,整不明白;如何去学更高深的道。
    白玉蟾祖师:大地山河一卷经,拈来题目甚分明,山花野草皆谈说,蠢动含灵侧耳听;
    人生也是一卷经。这也是找到道了。
    大道甚夷,民甚好径。不必劳烦寻找,大道就在脚下。
处理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