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旺旺 的打卡记录

    31号 . 旺旺

    打卡统计:26次 / 32天
    总打卡率:81.25%

  • (第 21 章)虛心第六十五
    孔德之容(動也。容止,卽動静),唯道是從。(大德者之動惟從乎道也) 道之物,唯朢唯忽(乙本作沕)。忽呵朢呵,中有象呵。朢呵忽呵,中有物呵。 幽呵冥(甲本作鳴)呵,其中有請(情)呵(甲本作吔)。其請(情)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順衆父(衆父,萬物之始也)。吾何以知衆父之然也,以此。
    学习:此章讲德,最为近道。道,不可具述,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有象,行到自可见。道虽窈冥难见,其可见者,德也,故曰孔德之容,唯道是从,德施于物,则为功行,德原其所来实出于道,道德本为一体。未尝见无道心而有实德者,故经云,上德不德,实道德一体也。
    又云其中有精,其精甚真,亘古及今精不离道,此至精化生万物。人亦不失其精乃以保其真。
    物、象、精,似有还无,既有又无,无为有为本无定体,无为有所恃着,即有为,有为无所恃着,即无为。圣人能于万象之中观其自然,不失其真,故以阅众甫。
  • (第 22 章)益謙第六十七
    曲則全,枉則正,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聲(同聖)人執一,以爲天下牧。(執一,卽執道,掌握對立統一之辯証法則。儒家反對執一,而主張執中) 不自視故章(甲本作明),不自見也故明(甲本作章),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 夫唯不争,故莫能與之争。古之所胃(謂)曲全者,幾(豈)語才(哉)!誠全歸之。
    学习:此章讲谦之益处。圣人劝化世人:不自见、不自伐,不自矜,也就是抛却我执。而世人多不知曲委从众,不知低洼则水流至,只知争强好胜,争则强直,强直则易折。
    人常欲将自身光明照他人之过,如能多返照自己,则不复敢见他人之过。如能时常自省自照,不见他人之过,或将他人之过返纠乎己,如此,则渐有所得。
    经言:上士无争,下士好争。执著之者,不明道德。
  • (第 23 章)虛无第六十八
    希言自然,飄風不冬(終)朝,暴雨不冬(終)日。 孰爲此?天地而弗能久,有兄(況)於人乎! 故從事而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德者,道亦德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
    学习:此章讲虚无、讲自然,仍是讲道。希者,独立于万物之上而不与物对立,循天之理游于物外,故曰自然。合于自然,则于道为一;不合自然造化,以道为难知、难行,似不可及,苦心劳形,则倚之于偏,执迷于术。合于道者,不自得其得,而有所得。
    行事不离权变,可因势利导,然不可失实,实则尽归于自然。由此行事,初则惯于方便,久则不自知觉,心与行俱化为一,不离实,尽在真,合于道。
    学道只在一念之间。
  • (第 24 章)苦恩第六十六
    炊(企)者不立,自視(是)者不章(彰),自見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長。
    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欲(裕)者弗居。
    学习:此章名为苦恩,即言人之好恶,在圣人看来皆为余食赘行。跂而欲立,跨而欲行,皆违反天性;自见则周身之外不明,自是则不从于众故不彰显,自伐取功则失功行于人故无功,自矜自夸则止步不前故不久长。
    修道之人必先百炼身心,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渐行渐至始有所得。然有些许所得即自矜自满,欲求异于人,终不能成其大。譬如世人千辛万苦积累财富,偶有不慎非理伤人,则旦夕尽失其财。
    故积之为难,保之亦难。如不弃余食赘行,更头上安头,以我之所有自夸于他人之所无,失去纯真之性乃至终不自悟,则去道甚远矣。
  • (第 25 章)象元第六十九
    有物昆(混)成,先天地生。繡(乙本作蕭)呵繆(乙本作漻)呵,獨立而不改,可以爲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也,字之曰道。吾强爲之名曰大,大曰筮(逝),筮曰遠,遠曰反。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國中,同域中。無稱,不可得而名,曰“域”也。四大皆在乎無稱之内。其誼似較“宇宙”爲廣)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者,無稱之言,窮極之辭也)
    学习:此章名为象元,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续前二章,讲道之体用,讲自然之道。
    道之为物,惟惚为恍,其中有物,其中有象,先天地而生。独立不改,不与物化,是言道之体;周行不殆,往来不穷,是言道之用。道,其大无外,其微无内,万物恃之而生,故曰可为天下母。
    道常无名,故强为之名大;大者,无不包容;逝者,应而不穷;反者,归根曰静,静而复命。
    道覆载天地,天无不覆,地无不载,王居天地之间而参天地,天地人三才互通而显人之道,是故王亦大。
    天不产而化生万物,地不长而养育万物,王无为而天下治,所法者,皆道之自然。
  • (第 26 章)重德第七十
    重爲輕根,静爲趮(躁)君,是以君子冬(同終)日行,不蘺(同離)其甾(輜)重。(《喻老篇》:制在己曰重,不離位曰静。重則能使輕,静則能使躁。以重爲本,故不離也) 雖(甲本作唯)有環官(今本作榮觀),燕處則昭若。(環卽營:韩非子五蠧篇:“自環者謂之私”,説文作“自營爲私”) 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於天下?輕則失本,趮(躁)則失君。(萬乘王,足見其爲戰國之時寫定)
    学习:此章名为重德,其实言重之德,讲重亦讲静之重要性,既言安天下,又言治身。
    人君不重则不尊,治身不重则失神。重则不摇动而守其根,故重为轻根,静则不妄动而有所制,故为躁君,静重自持则不失。
    荣观指宫阙,燕处指后宫,故不失静重,则虽有荣观仍有燕处超然。
    轻者,不重则不威,王轻淫而失其臣,身轻淫则失其精;躁者,不静则妄动,王躁则失其位,身躁则失其神。
    修行易散乱、易昏沉,散乱为不重则神驰,昏沉为不静则神未清,故修行首在戒轻浮、戒焦躁。
处理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