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呆:
@学员跟踪辅导组-汤汤 不要把道德经当作论语来读。
一呆:
比如说:一只瓶中有二分水。如果这句话是儒家说的,那就主要是想说这水,或者这瓶。如果这句话是道家所说,那就除了瓶与水,还说了那八分虚空。
一呆:
虽然他没说那八分虚空
一呆:
反也者,道之动也。
一呆:
说这面的时候,必然是在说另一面。
一呆:
不可能是在一面上说事
一呆:
一床被子,被面宽一米八,被里自然也是一米八。人家说被子宽一米八,既说了被面,也说了被里。
一呆:
这句话主要强调发展方向。而不是数量和种类。
一呆:
比如说,持者失之。你就两只手,就这么大力量,拿了这样,就拿不了那样。
一呆:
说的是持者,其实我们要关注的是未持者。
一呆:
所以我说你在把道德经当论语读。
一呆:
汤汤未必不懂这道理。但读书时就忘了。需要用这个道理的时候,根本用不起来。
一呆:
做不到,就不是真正的明白。
一呆: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说的不是两件事,是一件事。书越读越厚,然后越读越薄。最后无书可读,无话可说。
一呆:
这句话说的,是类似于物理学,熵增的过程。
一呆:
@学员跟踪辅导组-汤汤 先把我刚才说的,那种思维培养起来。
一呆:
另外,初学道德经,不建议用昆仑仙本。
一呆:
熟悉之后,自然是纵横无碍。
一呆:
读也没问题,与其它版本参看。
一呆:
五千字,读完最多一个小时。
一呆:
若从事上得解者气力壮,从事中见法者,即处处不失念。从文字解者气力弱,即事即法者深。
一呆:
今天来补课。回答一下以前的提问。
一呆:
清云师兄(3.12):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
一呆: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也欢迎讨论。
一呆: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一呆:
全文大抵如此,我逐句说。
一呆:
上士闻道,立即信受奉行,依此精进。
一呆:
中士闻道,时灵时不灵。道理摆在面前时,内心一片清明;事情摆在面前时,往往就把道理抛诸脑后了。一学就会,一做就错。状态时而在线,时而不在线。
一呆:
下士闻道,大笑之,他搞不明白,所以反而笑你。
一呆:
有人说,明道之人,不再耍聪明,抖机灵,甚至有点傻乎乎,拎不清的感觉,有时候反应还慢半拍。
一呆:
进道之人,不妄做作,求其放心,退而自守。
一呆:
依道而行者,语言朴实平淡,行为与常人无异。
一呆:
上德之人,心量广大,无所不容,无物不宜。
一呆:
最清明的东西,好像最污浊。就像有人画一幅画,其实是把白纸搞脏了。清明,才能容纳污浊。黑纸是难以作画的。
一呆:
广德之人,不自以为广,常若不足。简单比喻一下,越有学问的人越谦虚。实际上,他们自己不觉得谦虚,他们是真觉得不足。不是因为要谦虚而谦虚,是因为真觉得不足而谦虚。这样的人,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满,所以也若不足。
一呆:
刚健的德行,有时候看上去像是在偷懒,就是说好像没有那种勤奋的感觉。比如锻炼身体,那些天天发朋友圈的,一般来说坚持不了多久。那些真喜欢锻炼身体的,看上去好像也没那么勤奋,也没见发过朋友圈,也没见打过卡。凡是需要坚持的,都是坚持不下去的,凡是需要准备的,都是没有准备好的。真正刚健的德行,是没有所谓坚持的概念的。比如你不需要坚持吃饭睡觉,不需要坚持给手机充电。但这些事,你天天都在做。
一呆:
真正的天性,好像会被现实污染,其实不会,只是遮蔽,障碍。
一呆:
宇宙之大,到现在也没找到边边。人的心量也应该如此。
一呆:
罗马非一日建成。大器之成,非朝夕之功。
一呆:
大音,大象,超出了我们的感官认知范围,所以无声无形。比如超声波,暗物质。道无所不在,但不是我们常规的方式所能认知,所以说不可思议。
一呆:
一切都从道中出,从道中成就。
一呆:
少则得,多则惑。
一呆:
所以还是要自己先思考
一呆:
不愤不悱,不启不发。
一呆:
以后每次只讲一句,大家提问也只提一句。
杰:
这个懂了点,就是别人给谦虚定了个标准,然后他的表现符合这个标准,就被定义成谦虚,实际反而是人本身真觉得自己不足。反而那些自称谦虚的人反而是最不谦虚的
杰:
以此类推,觉得自己善良的人,不一定善良。真善良的人不会觉得自己善良
一呆:
执者失之
杰:
好像有那么点懂了
一呆:
当你执持了一个标准,那么标准之外的,就全失了。
杰:
我想想怎么把这个用日常上
一呆: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汤汤:
[呲牙]我们现下的生活中,好像时刻都在定标准,这就跟道背道而驰了,道,生生不息,顺其自然。标准一旦定下,就非黑即白了。处于黑白之间的混沌,反而瞧不真切,便认为不存在了。
感觉如果应用在生活中,要有足够的包容心跟全局观。不知道这么理解,是否有偏颇?[抱拳]
杰:
我觉得不仅是这样,有了标准,人就会铤而走险或者在标准的边缘疯狂试探。本来没有标准,大家反而都自自然然的。
杰:
或者为了标准,而且加一些本来不需要的东西
杰:
或者说我们认为善良的人是怎么样的。当我们自认为自己达到这个标准,是一个善良的人。那我们会因此自满
杰:
而不在进步
杰:
但怎么知道无声是最美的
杰:
怎么体验
一呆: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就是这个意思。
杰:
话说我打坐耳朵上有气在转圈圈,这个耳朵耳鸣好多年了
一呆:
标准没有错,道理也没有错。问题在于起用。松鼠说水深,老牛说水浅,你以什么标准为标准?
一呆:
甚而言之,标准放在那里,你为什么一定要去用?
杰:
其实都是自己的标准[旺柴]
汤汤:
[呲牙]一千个人 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汤汤:
而每个人 都觉得自己的才是对的
一呆:
那他们错了吗?
汤汤:
并没有错
一呆:
所以要放下那些概念和成见。对错,好坏,美丑,等等。
汤汤:
[破涕为笑]错是没错,但是好容易 以己度人
汤汤:
强加自己的标准给别人
一呆:
所以要修,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一呆:
懂这个道理本身就不容易了。懂了道理,还得起用。确实需要下点功夫。
一呆:
口头禅没有意义
声明:本站可能有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做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于用户上传内容不构成参考意见或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及时删除。个人发布虚假信息或产生侵权责任由发布信息个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