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书丨104、《说息》
Original 陈全林 陈全林 2023-04-14 17:03 Posted on 河南
Image
《心灵之书·104、说息》
有一天想到了“息”字,上为“自”,下为“心”,自心为息,调理心灵、心理,需要调理呼吸。心与息,息息相关。在中国文化里,“息”字很神奇,修道而言,一呼一吸谓之一息,所以,息,代表呼吸,比如道家功夫里的“胎息”,即是反本还原的不用口鼻的呼吸,如同胎儿在母腹里没后后天的口鼻呼吸,但生命依然生长。
葛洪《抱朴子》曰:“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葛洪真人的从祖父葛玄能在水底打坐一日一夜,即是胎息功夫。葛洪在《抱朴子》里的记述是:
“行炁大要,不欲多食及食生菜肥鲜之物,令人炁强难闭;又禁恚怒,多恚怒则炁乱,既不得溢,或令人发欬,故鲜有能为者也。予从祖仙公,每大醉及夏天盛热,辄入深渊之底,一日许乃出者,正以能闭炁胎息故耳。”
葛洪说,想修炼闭息功,首先要做到不能多吃饭,要节食,要少吃东西。严师也说修炼的窍诀是少食、少睡。少食了才能少睡。
第二点,葛洪说,要想修成胎息,需要少吃生菜与肉类。因为生菜与肉类容易令人腹部饱满、气脉难通;
第三点,不能生气,拿中医的话说:“怒则气乱。”人的内气、真气乱了,就不能使真气流通并丰满而流行在经脉之外以护佑人体,还容易使人因为气乱气虚、气逆而咳嗽。
真气行于脉内叫“营气”,以营养周身;真气行于脉外叫“卫气”,以保卫人体。不能做到节食、少吃肉类与生菜、少生气这三点,就很难修成闭息功夫、胎息功夫。
葛洪这里是在传法诀,真正要修成胎息功夫,最好一日一餐,要少吃;不吃生冷,不吃肉;不生气。做到、做好这三条就容易修成胎息功夫了。葛洪举了自己的堂祖父葛玄的故事,每到夏天,葛玄会在水底静坐一昼夜以避暑,这是何等高深的功夫。
我相信这是真实的记录。我的老朋友,已故丹家钱俊时教授就能闭息十小时。他修炼此闭息功夫时经常把口鼻浸入水中修炼,天长日久,修成了胎息功夫。
后天之人,修成胎息功不再用口鼻呼吸,而用皮肤、经络、穴位呼吸,用先天神意呼吸,所以叫胎息功夫,修不成胎息功夫,金丹不可能成就。
丹诀有“脉住气停胎始结”或“脉住息停丹始结”之说,如陈泥丸真人丹诀云:“我昔功夫行一年,六脉已息气归根。有一婴儿在下田,与我形貌亦如然。……促将百脉尽归源,脉住气停丹始结。”胎息之后就能修炼真神。这是真功夫。所以,息,与修道息息相关。你摸不到脉搏了,呼吸停止了,金丹才能结就。
那就说说“息”字吧。前天有人希望我写一首与息相关的新诗,巧了,我正好想写一篇与“息”相关的文章,那就写一篇吧。
息,第一重含义是气息,即呼吸之气,人的气——元气和呼吸之气的运行;第二重含义是休息,息,还是停止的意思;第三重含义是息心,停下妄想杂念。
每一个人都有真气,真气运行,配合呼吸法门而能使真气的运行更好,所以,修道调理呼吸的方法也叫呼吸法门,南怀瑾先生有本书就叫《呼吸法门》;
道家有炼气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各种呼吸法来调心、调身,所以,在道家,调息就是调身、调心的重要方法,通过呼吸法门的修炼而修炼了元气,修炼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就是调身;
通过调息而止念而悟空而开慧而明理,就是调心。气,后天之气是呼吸之气,先天之气是人体元气,通过呼吸法门,既能修炼后天之气如空气、氧气,又能修炼先天元气,这就是“气息”的要义。
修道者需要休息,需要安神静意,修道者需要修养、休息,从而使身心更健康。纵观整个生物界,生物都需要“休息以养能”,即休息、睡眠能长养生物能。息有停止的意思,止息就是停止后天呼吸,就是先天胎息境界。丹家结合了禅定之学发挥而妙用,得出了“息停之后能结丹”的真义。
最后一个层次,就是息心,放下妄念、杂念,人就能空明、空灵。因为止念,就能入静、入定。修成胎息本身很不容易,但相对于息心之止念、止住妄念而言,还是容易的,人之止念、止住妄想杂念是非常困难的。能止念、能放下妄想杂念,就能证道。
佛教里出家人也叫“沙门”,沙门的梵语本意是“息心”,就是说:出家人的本职或者本质是息心除妄。晋·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云:“沙门者,汉言息心,盖息意‘去欲’,而归于无为也。”息就是除去欲念而达到无为的境界。息本身还有“不再欲望”、“静心”、“排除俗念”、“放下心来”的意思,这些都与修炼有关。
一个“息”字在我们的文化里隐藏着很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信息。
那个老人叫葛玄,那年夏天
骄阳似火大地吸尽蚯蚓的汗气
闭息潜入河底静坐一天一夜
他出水的时刻,身上没有水滴
胎息的功夫你修证了吗?
气止了脉停了没有脉搏和心跳
入静而定的功夫超越三界
像春天的土地长出碧绿的禾苗
心息相依的奥秘谁人知晓?
心跳的节律也是呼吸的节律
呼吸缓慢的时候心跳缓慢
你宁静态的呼吸,时有时无
心息合一,这是修证的微妙秘密
息住了心就住了,无思无虑,纯任自然
止住了呼吸也就止住了意念,命不由天
那一刻你的生命里自然结出金丹
(注解:《悟真篇》云:“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陈全林
声明:本站可能有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做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于用户上传内容不构成参考意见或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及时删除。个人发布虚假信息或产生侵权责任由发布信息个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